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
重塑未来的资源共享方式? ——一场关于“碳中和”与“Web3”的国际峰会,给出的五个回答

时间:2022年4月14日–16日  

地点:中国·北京(主会场) + 全球线上同步接入  

主办: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ssociation for Academic Research and Exchange,简称AARE)  

主题:碳中和与Web3:重构学术资源生态

 

2022年春天,在北京,一场跨界而前瞻的国际会议吸引了全球目光。“碳中和”与“Web3”,这两个原本属于不同领域的关键词,在AARE国际峰会的议题框架下,被放置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学术研究的资源系统该如何重建?

这不是一次单纯的技术研讨会,也不是气候论坛的再版,而是一次系统性思考:在一个趋于去中心化的时代,知识该如何被创造、流通、共享?

我们以“问题驱动”的方式,整理本次会议提出的核心议题与共识,也许能为关注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变革的你,提供一些启发。

 

Q1:为什么“碳中和”会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话题?

AARE回应:不仅仅是能源与产业,知识体系本身也消耗资源。学术出版的碳排放、会议出行的环境代价、大型科研设备的能耗,这些看似“间接”的碳足迹,正在被越来越多研究机构纳入内部考核体系。

 

而更重要的是:知识生产如何支持绿色转型?

会议上提出,科研资金、学术评价、论文方向等关键制度节点,是否对绿色转型有正向激励?研究是否真正服务了“气候正义”?这才是“碳中和进入学术”背后的深层议题。

 

Q2:Web3 和学术有什么关系?不就是币圈概念吗?

不是。AARE这次峰会的最大亮点就是,把Web3还给“协作工具”的原意。会议中,多个团队展示了基于区块链的科研协作平台原型,例如:

1. 去中心化研究数据托管平台;

2. 利用智能合约进行项目协作与贡献记录;

3. 可公开追溯的科研成果共享链;

4. 去中心化科研资助分发模型(token-based governance);

其核心逻辑是:打破传统科研体系中“信息不对称”“成果集中化”“资源垄断”的结构问题,让研究更开放、协作更透明、成果更易流通。

一句话总结:Web3不是“币”,而是一种“去权威化”的组织方式,而科研恰恰最需要这种重新设计。

 

Q3:会议上有哪些真实案例让人印象深刻?

案例1|开放实验室能源数据联盟(OpenLab-Energy)  

由多个城市高校联合构建的能耗数据共享平台,通过链式记录提升数据可信度,并用于建筑节能改造模拟。

案例2|绿色科研出行积分系统(GreenScholar Score)  

参会者以绿色出行方式(如高铁、虚拟会议)可获得“碳中和积分”,用于兑换项目申请优先权,已在欧洲试点。

案例3|去中心化论文审稿平台(PeerChain)  

由学者共建,采用匿名+公开记录机制,提升同行评审过程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减少“审稿权垄断”现象。

这些都不是“未来幻想”,而是正在运行或即将上线的项目,让“可持续+技术”不再只是口号。

 

Q4:讨论最终达成了什么共识?

会议最后,各方在以下五个维度达成初步共识:

1. 科研系统也需承担碳责任:从经费评估、设备使用到会议机制,科研领域应设立绿色绩效指标。

2. 数据应被共享,且可验证:推动构建“科研数据链”,让数据开放不再依赖平台意愿,而成为制度默认。

3. 协作不等于集中:去中心化不等于混乱,而是让权力在社区内部更合理流动,科研也适用。

4. 科研贡献应可计量多元价值:技术可以帮助识别协作背后的真实劳动,鼓励跨学科与跨区域合作。

5. 制度设计不能“只为中心机构服务”:Web3提供了一种“让弱者拥有权利”的设计灵感,应被用于修正现有不公。

 

Q5:会议之后,AARE会做什么?

作为后续行动,AARE在会上宣布:

1. 将启动“去中心化科研资源生态计划(DeReS)”,联合全球多家机构开发开放科研通证(ORC Token)机制试点;

2. 联合启动“绿色科研指数建设联盟”,设立以碳减排、开放性、协作度为核心的科研评价新指标;

3. 开设“Web3与学术系统革新”系列工作坊,在拉美、东南亚、北欧设立区域节点,探索本地化制度路径。

这不是闭门讨论,而是开启“共建实验”的前奏。

 

知识,也需要被去中心化地“呼吸”

“绿色发展”不再是某个行业的责任,当“Web3”不再是投机的代名词,而是被带回“协作的原点”——我们也许正在走向一个新的知识生态。

它不是把过去推倒重来,而是在旧有系统之上,打通新的连接方式、共享逻辑与价值分配路径。

AARE这场“碳中和 + Web3”的全球对话,是一个信号:未来的科研,不能只是成果导向,更要结构公平;不能只是速度优先,更要共享为本。

      因为每一个知识节点,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份协作努力,都应该留下痕迹。

热门新闻
专家学者江西南昌探讨“AI+制造”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2025-10-20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联通生态论坛”20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众多专家学者、重要嘉宾齐聚此间,深入探讨工业与AI、VR/AR融合的发展趋势。10月20日下午,2025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联通生态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文杰表示,本届大会以“VR让世界更精彩——VR+AI开启数智未来”为主题,聚焦前沿科技与产业融合,探讨创新路径,引领产业新方向。江西在区位、政策、世
新型编解码方案让DNA存储从容恢复高错误率数据
2025-10-18
记者10月17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应用数学中心与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华明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名为“StairLoop”的新型DNA存储方案,显著提升了在高错误率合成环境下的数据恢复能力。图为体外存储实验编码框架。随着全球数据存储需求飞速增长,传统的存储介质逐渐面临瓶颈,DNA因其存储密度高、稳定性强、环境友好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存储技术的重要方向。然而,DNA存储
多国市长聚首西安 畅谈城市发展“锦囊妙计”
2025-10-17
“在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伊朗与中国的城市间藏着无限合作潜能。多国城市‘掌舵人’跨越山海,齐聚古城西安,分享城市建设的实践智慧,在交流中增进互信,在共识中推进合作。”伊朗德黑兰市市长阿里礼萨·扎卡尼向中新网记者说。10月17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市长对话”活动现场。当日,2025年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理事会会议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城市之桥”十周年特别活动期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