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19 阅读:322 次
2025年9月16日至18日,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ARE)主办的“科研数字基础设施圆桌会议”在线成功举行,来自科研机构、开放科学组织、教育平台、国际数据库项目及政策顾问机构的代表共同参与,就“全球科研平台互通机制”这一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议以“互联·共用·可信:构建面向未来的科研数字生态”为主题,聚焦科研工具互操作性、数据标准制定、平台接入公平性与全球南方机构数字能力提升等议题。
会议分为“平台现状审视”、“跨系统连接实验回顾”、“技术标准协作机制讨论”与“未来可行路径展望”四个部分。与会代表指出,当前科研平台生态呈现高度分散状态,不同系统之间缺乏统一数据标准、访问接口和知识版权协议,导致研究过程中的重复劳动、成果孤岛与协同效率下降问题长期存在,尤其对中小型研究机构与青年研究人员构成实质性门槛。
多家科研平台技术人员分享了开放数据接口(API)、跨平台用户身份认证机制、资源标签元数据映射等方面的试点成果,提出“技术底层兼容”与“使用权限灵活控制”应成为下一阶段科研数字生态设计的双重核心。有机构代表指出,在全球开放科学趋势下,构建平台间的互通性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制度协调与文化认同的过程,需在不同法律体系与治理结构中寻找共识边界。
本次会议特别设置“全球南方参与机制”专题环节,邀请多位来自非洲、南亚与拉美的机构代表发言,强调科研数字工具在这些区域面临语言障碍、接入费用、数据主权不清等多重挑战,呼吁全球科学组织在推进互通机制设计时兼顾区域公平性,避免再次固化科研中心—边缘结构。AARE代表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真正公平的科研数字生态,不仅是全球接入的“技术门户”,更应成为激发知识共创、支持本地创新的“认知平台”。
AARE表示,此次圆桌是启动阶段,未来将在联盟平台持续推动制度深化、区域响应与青年技术人才参与机制建设,为科研数字化发展奠定协同基础。下一阶段还将联合多个开放科学倡议机构,共同发起“科研数据互信标准行动”,以支持不同系统间的高质量数据流通与语义匹配,真正实现知识共享的结构性可行。
此次圆桌会议为推动构建可持续、公平、互联的科研平台体系提供了实质性方案与路线指引,展现出AARE在科研基础机制塑造方面的持续行动力与全球协调力。
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
2025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