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08 阅读:77 次
2025年6月15日至7月5日,由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ARE)主办的全球青年科研训练营(Global Youth Science Training, GYST)2025暑期活动圆满举办,吸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中学生与本科生参与。本次训练营聚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气候技术与社会创新四大领域,通过线上科研工作坊、跨文化小组合作和全球导师引导,助力青年在真实世界议题中开展科研探索,培养跨学科整合与创新实践能力。
一、聚焦真实议题,青年提出独立科研问题
训练营围绕“知识共享、跨界协作、回应社会问题”的主题,设置以AI应用于教育公平、绿色能源社区化部署、可再生材料开发、数字健康监测等真实社会议题为项目方向,鼓励青年以问题为驱动展开科研探索。在导师引导下,参与者从议题拆解、研究方案设计到初步数据分析与结论报告撰写,形成科研思维闭环,并在训练营闭幕式上完成小组汇报。
多位参与者表示,这是他们首次在国际协作环境下主动提出科研问题并实际执行,体会到跨文化科研合作的挑战与乐趣。
二、全球导师引导与多元文化协作
本次训练营邀请来自剑桥大学、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开普敦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位领域导师提供科研指导与职业经验分享,覆盖机器学习方法、CRISPR技术原理、气候数据建模、社会影响评估等专题讲座。导师们通过线上办公时段、跨时区小组会议与个别反馈,为青年在科研探索过程中答疑解惑,协助其形成结构化研究路径。
来自拉美、非洲、东南亚的多位青年参与者表示,通过与不同国家同龄人共同研究和交流,他们不仅获得科研技能提升,也加深了对全球不同社会议题的理解,培养了开放、包容的科研态度。
三、科研成果展示与持续孵化
在7月5日举行的结营成果展示会上,共有27个小组完成项目汇报,包括“低资源环境下的AI医疗辅助诊断”、“微藻高效碳捕捉工艺方案探索”、“社区级别太阳能微电网设计”、“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多语种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原型”等,部分项目已获得导师推荐,进入AARE全球青年科研孵化支持通道,将在接下来的半年中继续获得周期性指导。
AARE将择优推荐部分优秀项目在2025年12月举办的全球青年科研大会(GYSC)上进行展示,推动青年科研成果向现实影响转化。
四、推动“未来英才培养计划”持续落地
全球青年科研训练营(GYST)作为“未来英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实施环节,旨在通过项目制科研引导和国际化导师支持,激发青年在跨学科与真实议题背景下的科研兴趣,赋能全球青年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下形成独立科研探索与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活动特别关注来自欠发达地区及教育资源薄弱区域的参与者,其中23%的参与者来自非洲和南亚地区,女性参与率达到48%,充分体现了AARE在促进全球科研公平与包容性方面的长期承诺。
五、下一步计划
AARE将在2025年8月启动GYST暑期活动的后续回访支持计划,为参与学员提供持续的导师指导、科研论文写作工作坊和线上社群讨论,以便协助青年在原项目基础上继续优化研究路径,推动跨国协作项目落地。
同时,AARE也将继续与全球学术联盟及多国教育机构合作,扩展“未来英才培养计划”的规模,欢迎全球教育机构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知识共享和青年科研成长。
本次全球青年科研训练营再次展现了全球青年在应对社会挑战中的无限潜力和创造力。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将继续秉持“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推动全球青年科研生态向开放、协作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为未来科技与社会变革注入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
学术研究与交流协会(AARE)
202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