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时政要闻
新型分子可高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
新型分子可高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
2025-08-15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研发出的一种新型分子,显示出作为一氧化碳中毒高效解毒剂的潜力,且副作用较当前正在测试的其他分子更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一氧化碳中毒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急诊医疗问题。中毒多发生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环境中,如室内天然气燃烧设备出现故障,或汽车在封闭车库内运行。目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唯一方法是以氧气疗法帮助体内排毒。然而,近一半
了解更多
新型分子可高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 新型分子可高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
“彗星曾向地球输送水”假说获有力实证
“彗星曾向地球输送水”假说获有力实证
2025-08-15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团队,借助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首次绘制出哈雷型彗星12P/Pons-Brooks在接近太阳时,其彗发(环绕彗核的气体云)中普通水与重水的立体分布图。结果表明,该彗星的水同位素构成与地球海水几乎如出一辙。这项成果为“彗星曾向地球输送水资源”的假说提供了有力实证,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科学家将ALMA的观
了解更多
“彗星曾向地球输送水”假说获有力实证 “彗星曾向地球输送水”假说获有力实证
全新试剂检测结核病实现零误判
全新试剂检测结核病实现零误判
2025-08-15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联合团队研发出名为“SHINE-TB”的结核病快速检测试剂。在13例临床样本测试中,该试剂灵敏度与特异性双双达到100%,实现了零误判。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结核病作为全球健康“头号杀手”之一,其诊断始终面临多重困境。传统培养法虽灵敏却需漫长等待;痰涂片显微镜检查虽快捷(约1小时)却易漏诊;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虽精准但依赖昂贵设备。为
了解更多
全新试剂检测结核病实现零误判 全新试剂检测结核病实现零误判
“微波大脑”芯片创建
“微波大脑”芯片创建
2025-08-15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低功耗微芯片,被称为“微波大脑”,这是首个能够利用微波物理原理同时处理超快数据信号和无线通信信号的处理器。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电子学》上。该芯片可在功耗低于200毫瓦的情况下,实时执行频域计算,适用于无线电信号解码、雷达目标跟踪以及高速数字数据处理等任务。芯片主要开发者表示,由于其具备在宽频带上以可编程方式瞬时调控微波信号的能力,因此可以
了解更多
“微波大脑”芯片创建 “微波大脑”芯片创建
分子内原子的“协同舞蹈”现象成功捕获
分子内原子的“协同舞蹈”现象成功捕获
2025-08-14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在量子世界的微观舞台上,分子内的原子正跳着永不谢幕的“舞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研究团队利用位于德国汉堡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XFEL)发出的全球最强X射线激光,首次成功捕获分子内部原子在能量最低状态下的“协同舞蹈”,为研究量子现象提供了全新见解。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即便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中,分子内部的原子也不会停止运动。这些由量子力学支配的“零点运动”,长期以
了解更多
分子内原子的“协同舞蹈”现象成功捕获 分子内原子的“协同舞蹈”现象成功捕获
微型机器人能用声波自组成智能集群
微型机器人能用声波自组成智能集群
2025-08-14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受蝙蝠、鲸鱼等生物利用声波交流导航的启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大学科学家联手,在12日出版的《物理评论X》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配备简易声学设备的个体微型机器人,能通过声波协调形成具有环境适应能力的智能集群,其自组织行为堪比鸟群或鱼群。研究团队首次证实声波可作为微型机器人的控制媒介。这些理论模型中的机器人仅配备微型麦克风、扬声器、振荡器和电机等基础元件,却展现出惊
了解更多
微型机器人能用声波自组成智能集群 微型机器人能用声波自组成智能集群
科学家实现最强声子干涉效应,有望推动分子级传感、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应用
科学家实现最强声子干涉效应,有望推动分子级传感、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应用
2025-08-14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最新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称,美国莱斯大学领导的团队在碳化硅体系中实现了迄今最强的声子干涉效应。该效应被称为“Fano共振”,即两个频率分布不同的声子相互干涉而产生的现象,其强度比此前报道的研究结果高出两个数量级。这一基于声子的技术有望推进分子级传感技术的发展,还在能量采集、热管理及量子计算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路径。就像池塘上的涟漪可以相互增强或抵消一样,光、声和原子振动
了解更多
科学家实现最强声子干涉效应,有望推动分子级传感、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应用 科学家实现最强声子干涉效应,有望推动分子级传感、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应用
新方法高效合成寡糖分子
新方法高效合成寡糖分子
2025-08-13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开发了一种合成新方法。该方法能选择性地高效创建连接单糖分子的小链糖类(寡糖),为这些多功能分子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开辟了新天地。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合成》上。新方法的核心在于“定向SN2反应”。这是一种单步反应过程,确保新糖分子能以特定的空间结构连接到已有的糖链上。通过加入定向分子,团队能引导新糖分子进入正确的位置,从
了解更多
新方法高效合成寡糖分子 新方法高效合成寡糖分子
高品质石墨薄膜强度和导电性刷新纪录
高品质石墨薄膜强度和导电性刷新纪录
2025-08-13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突破性方法,可制备出毫米级晶粒、镜面般光滑的石墨薄膜。晶粒尺寸约为传统人造石墨的1万倍,性能接近单晶石墨理论极限。这一成果有望推动高品质石墨在热管理、电子器件、先进电池等领域的应用迈向新台阶。力学测试结果显示,该石墨薄膜的杨氏模量达到969吉帕斯卡,拉伸强度1.29吉帕斯卡,接近单晶石墨的理论极限,平面热导率高达20
了解更多
高品质石墨薄膜强度和导电性刷新纪录 高品质石墨薄膜强度和导电性刷新纪录
室内光照条件下,新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创新高
室内光照条件下,新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创新高
2025-08-13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领导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耐用的太阳能电池,在室内光照条件下,创出光电转换效率新纪录。该电池有望为键盘、遥控器、警报器和各类传感器等小型电子设备供电,从而使其摆脱对传统电池的依赖。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杂志上。该电池采用了在室外太阳能电池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的钙钛矿材料。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不同,钙钛矿材料的成分可被调控,从而可优化其对室内光源
了解更多
室内光照条件下,新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创新高 室内光照条件下,新型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创新高
AI在古菌中识别出抗菌化合物
AI在古菌中识别出抗菌化合物
2025-08-13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最新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团队利用人工智能(AI),从古菌中识别出了此前未知的抗菌化合物。这些能在沸腾酸液、深海热泉和盐碱滩中生存数十亿年的极端微生物,如今被发现蕴藏着大量抗菌化合物,有望为新一代抗生素研发开辟全新路径。古菌与细菌、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都不同。古菌能在高温、强酸、高压等极端环境中长期生存,其生物学特性也以不同寻常的方
了解更多
AI在古菌中识别出抗菌化合物 AI在古菌中识别出抗菌化合物
新发现黑洞质量相当于360亿个太阳
新发现黑洞质量相当于360亿个太阳
2025-08-12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与巴西联邦大学联合团队,在新一期《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刊发论文称,他们在距地球50亿光年的“宇宙马蹄”星系中心,拍摄到迄今质量最大的黑洞。这个宇宙“巨无霸”的质量高达太阳的360亿倍,相当于银河系中心黑洞的1万倍,已逼近理论预测的黑洞质量极限。传统测量遥远黑洞质量的方法依赖其活跃吸积状态,但这类估算往往存在较大误差。为探测遥远的黑洞并估算其质量,研究团队创新性地结合
了解更多
新发现黑洞质量相当于360亿个太阳 新发现黑洞质量相当于360亿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