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神器”识别深伪视频准确率超95%
                                
                        2025-08-07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4日报道,人工智能(AI)深度伪造技术日益泛滥,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科学家开发出一款通用检测器,能以95%—99%的准确率识别各类AI深度伪造视频,有望成为打击网络虚假信息的有力武器。随着AI技术门槛降低,深度伪造视频正以惊人速度污染网络空间。从伪造政客演讲干扰选举,到制作名人色情视频进行敲诈,再到仿冒高管实施金融诈骗,这些“数字赝品”已成为新型网络公害。然
                                
                                    了解更多
                                    
                                
                            
                            
                                                        
                                科学家借“星光探针”监测夜间温室气体
                                
                        2025-08-07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实习生 周思彤据英国华威大学官网最新消息,该校联合西班牙多所科研机构,将天文观测技术跨界应用于气候监测领域:利用“星光探针”,即星光光谱精准测量夜间温室气体浓度,填补了传统观测在时间维度上的空白。该技术已在西班牙卡拉阿托天文台的观测中得到验证,证明天文设施可跨界服务于地球环境监测,为全球变暖研究增添了新工具。恒星光线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会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相互作用,在光谱中留下
                                
                                    了解更多
                                    
                                
                            
                            
                                                        
                                只需引入“被忽视的粒子”,新方法让任意子具备通用量子计算能力
                                
                        2025-08-07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实现通用拓扑量子计算的新方法,只需引入一种过去被视为无用的粒子,便可使原本计算能力受限的伊辛任意子具备通用性。这为构建更加稳健、抗干扰的量子计算机提供了关键拼图。现阶段量子计算设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用于储存和处理信息的量子比特极易受干扰。为克服这一挑战,科学家提出将信息编码在某些奇异粒子的几何属性中,来实
                                
                                    了解更多
                                    
                                
                            
                            
                                                        
                                大肠杆菌密码子数从64减至57,为新药和新材料研发开辟新途径
                                
                        2025-08-06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最新成果称,他们将大肠杆菌基因组包含的64个密码子缩减为57个,并将这一新菌株命名为Syn57。这项研究犹如为生命体“瘦身”,有望为研发抗病毒药物和新材料提供新思路。生命的密码DNA由A、C、G、T这4种核苷酸组成,这些“字母”每三个一组构成密码子。4种核苷酸组成了64个密码子,就像64把不同的“钥匙”,其中61把用于蛋白质
                                
                                    了解更多
                                    
                                
                            
                            
                                                        
                                蛋白质生成卡顿引发细胞老化
                                
                        2025-08-06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德国莱布尼茨老龄研究所团队在一种名为鳉鱼的淡水鱼大脑中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厂”——核糖体,在制造某一类关键蛋白质时出现卡顿,从而引发一连串恶性循环,导致细胞功能不断衰退。这或许是一种潜在的细胞衰老“总开关”机制及多种细胞老化现象的根源。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杂志。合成蛋白质的“配方”储存在细胞DNA中。当细胞需要制造某种蛋白质时,会将这段DNA“配方
                                
                                    了解更多
                                    
                                
                            
                            
                                                        
                                《柳叶刀》杂志警示:塑料污染每年造成损失超1.5万亿美元
                                
                        2025-08-06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联合国《全球塑料公约》最终轮谈判于5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启幕,170多国代表共同磋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治理协议。值此之际,英国《柳叶刀》杂志3日发布重磅研究报告称,塑料污染正对人类健康构成“日益严峻却未获足够重视的威胁”,每年造成的健康相关经济损失不低于1.5万亿美元。研究报告揭示,从新生儿到古稀老者,塑料渗透人类生命的每个阶段,已成为诱发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的隐形杀手。报告将
                                
                                    了解更多
                                    
                                
                            
                            
                                                        
                                新型光敏晶体管可模拟神经细胞功能,有望用于光学传感器与脑机接口领域
                                
                        2025-08-05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与亚琛工业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跨学科团队,研制出一款创新型有机光电化学晶体管(OPECT)。这种微型装置不仅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还可模拟大脑神经细胞的运作机制,未来或将成为高灵敏度光学传感器及脑机接口的核心组件。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科学》杂志。人脑通过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实现认知功能,这些细胞会随着学习与记忆过程不断自我调节。科学家试图在电子设备中复现这
                                
                                    了解更多
                                    
                                
                            
                            
                                                        
                                刷新神经科学认知——免疫系统在虚拟现实中进入“防御状态”
                                
                        2025-08-05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最新一期《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研究认为,大脑能检测到潜在感染源是否进入周围环境,调整为“防御状态”并提前准备身体的免疫防御。这一过程甚至可能在物理接触发生之前、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就已经开始。这些发现表明,大脑和身体能主动协作以应对感染。来自捕食者的威胁会触发“战”或“逃”反应,但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往往是悄无声息地带来另一种不同的风险。与病原体接触会引发身体的免疫响应,包括快
                                
                                    了解更多
                                    
                                
                            
                            
                                                        
                                巨蜥皮肤中藏着进化密码
                                
                        2025-08-05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实习生 周思彤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巨蜥的皮肤中发现了隐藏的骨性结构——真皮骨。这一发现将为揭示古老爬行动物的进化之谜提供关键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上,这是首项针对蜥蜴和蛇类真皮骨的大规模全球性研究。澳大利亚博物馆与欧洲和美国研究机构展开国际合作,利用尖端显微CT扫描技术,对近2000件来自各大博物馆的爬行动物标本进行了检测,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博物馆维
                                
                                    了解更多
                                    
                                
                            
                            
                                                        
                                量子材料平台实现光学模式动态切换
                                
                        2025-08-05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据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层状量子材料开发出一种全新平台,通过纳米光子学实现对光的精密调控。这一新平台不仅使光学器件更小、更高效,还首次实现了光学模式的动态切换(在不同光传播状态之间灵活转变),解决了纳米光子领域长期以来难以兼顾的两大难题。传统纳米光子学主要依赖硅、氮化硅或二氧化钛等材料,构建波导、谐振腔和光子晶体等结构,以引导和限制光传播。
                                
                                    了解更多
                                    
                                
                            
                            
                                                        
                                “超表面”器件能集成光子量子操作
                                
                        2025-08-02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学器件,即“超表面”,可在单一的平面上完成复杂量子操作。超表面可同时承担多种传统光学元件功能,解决了光子量子信息处理领域长期存在的体积庞大、组件繁多等扩展性难题,有望推动常温下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的实现。光子是光的基本粒子,具有高速、抗干扰的特性,正逐渐成为常温下高速传输信息的有力候选者。通常,要将光子引导至所需的量
                                
                                    了解更多
                                    
                                
                            
                            
                                                        
                                AI“虚拟卫星”追踪全球地表变化
                                
                        2025-08-02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据英国《自然》网站7月31日消息,谷歌发布了一款“AlphaEarth”人工智能(AI)模型,其如同“虚拟卫星”,能够整合海量的异构观测数据(包括卫星图像、雷达数据等),追踪地球陆地和浅海区域的变化。该模型获得了科研人员高度评价,但他们也呼吁谷歌提供更多测试细节,并提醒相关研究人员,仍需自行验证该工具生成的地图数据。谷歌称,这款模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地理绘图。卫星获
                                
                                    了解更多